园林专业论文全文(5篇)多宝体育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12-31 10:51:48    浏览:

[返回]

  开云体育当前,我国风景园林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对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无疑是实践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促进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加强对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研究有助于检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同时,对风景园林专业内涵的提炼与发展均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的研究文献较少,主要集中在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问题与对策[1-2]、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指导方法[3-4]、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5-6]。笔者通过对安徽科技学院近5届(2016-2020)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及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探索,为进一步提升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参考与帮助。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还存在被动学习的习惯,求知欲不高,对风景园林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在少部分学生中还存在“毕业论文是一门课程、一份作业”这样的概念,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毕业论文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部分学生抱着一种能通过即可的心态,“东拼西凑”“敷衍塞责”“糊弄过关”的情况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指导教师数量偏少的现状也导致了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够,不能做到对所指导学生及时有效地深入指导和管理,以上两个方面可以说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笔者对安徽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16-2020共5届(416人)毕业论文题目进行统计分析,从结果来看,毕业论文选题过于集中,选择城市公园、广场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毕业论文题目的最多,能够占到70%~80%。很多题目都是真题假做或假题假做,真题真做的少之又少。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上比较随便,没有从实际项目中出发,所以导致设计内容流于形式,而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过大的问题占比也比较高,有的规划面积达到十几公顷至几十公顷,在毕业论文有限的时间内,规划如此大尺度的场地是不可能做到详细规划的程度的,只能达到概念性规划层级。综合以上内容能够发现当前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脱离实际情况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导致毕业论文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欠缺,最终的结果会是毕业论文将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标准要求较低,且研究深度要求不够。以规划设计类毕业论文为例,文字部分要求不少于5000字的设计说明,图纸部分则要求包括区域位置图、现状分析图、总平面图、鸟瞰图、功能分区图、交通分析图、植物配置图、节点平面详图、节点效果图、竖向设计、意向图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但应不少于八幅A3图。论文标准不高导致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图纸数量过少和深度不够,甚至有个别学生以“总平面图+意向图”的方式来应付。

  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很少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重图纸效果,轻实用功能的现象比较明显。部分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如何提高图纸表现艺术效果上,过于重视规划图纸的表现效果,从而忽视了对场地设计对象的详细设计与分析,没有真正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致使设计方案中存在较多不够合理的地方。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中虽在文字上提到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等规划原则,但在其图纸表现中却看不出这方面的考虑,重视表现及整体效果,忽略细节设计与表现,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设计行业的大环境相关,但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来讲必须要考虑实际问题,研究如何通过规划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风景园林学科的特点是科学与艺术并存,但在规划中不能过分强调艺术效果而忽略实际使用者的需求,也不能只考虑实际功能而舍弃艺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从近五年毕业论文统计情况看,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进行专题化研究的比例过少,某某公园、某某居住区、某某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的题目比例最多,而针对于如儿童活动场地景观设计、公园景观小品详细设计、风景区植物种植详细设计、住区水景详细设计等相关的题目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研究深度不够,缺乏综合性与系统性,往往停留在概念性规划的层面。此外,图纸数量偏少、表现内容过于简单、规划设计深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也能够反映出当前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不够,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了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需求,其中有文献研究、规划设计与图纸绘制、相关绘图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能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的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场地所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论文指导过程中,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效果与学习状态,加强过程管理,关注学生按规范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在毕业论文选题指导上,要求学生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题目,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如果难度过大,则不能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空间,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毕业后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岗位角色。

  事实证明,参加学科竞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如“园冶杯”大学生景观设计竞赛,其中就有毕业作品类和毕业论文类等参赛类别,涵盖面也比较广泛。将专业竞赛与毕业论文有机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这种以竞赛促进教学的方式目前比较受到欢迎,学生们可以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可以和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与实际项目有效结合,通过学科竞赛的锻炼,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团队的合作意识,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尝试。

  在我校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关键过程中,要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深层次的思考和谋划,针对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要尽快建立较为全面的毕业论文标准,包括论文选题、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内容格式等具体要求,具体到论文文本字数与格式的要求,图纸类型与表现要求等。毕业论文选题要围绕所学专业,难度要适中,要求体现一定的专业性,题目范围大小适中,不宜选择大而空的题目,要有创新点,格式要规范;开题报告要至少查阅10-15篇以上参考文献,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毕业论文文本字数不低于8000字,包括区位图、现状分析图、构思草图(或概念设计图)、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交通分析图、植物配置图、竖向设计图、景观节点设计详图(带详细标注)、局部效果图、场地剖面图、植物造景意向图、小品设施意向图、总体鸟瞰图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图纸数量不少于18幅。

  目前,毕业论文的管理主要有学校(教务处)、二级学院、系、指导教师等四个层面,以保证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先由指导教师将与学生确定好的题目上报,一人一题,不得重复,毕业论文题目确定后,经院、系审核合格后,上报学校教务处;在论文进行过程中,院系会展开1-2次中期检查,并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学校教务处也会对毕业论文复制比进行抽查,要求相似比不超过30%,对于重复率过高的要限时修改并重新提交检测。从2017届开始学院要求提交毕业论文相似比检测报告,与毕业论文定稿一起提交。需要说明的是,所有这些监控机制只能保证毕业论文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但是要对毕业论文的质量做到有效监管则难度较大,在这方面就需要指导教师要在论文质量上面多花一些精力,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目前的评价体系主要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不低于2位,取平均分数)、答辩组老师(不低于5位,取平均分数)三方面打分,按照30%+20%+50%构成毕业论文总评成绩,最后转换成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四个评价等级。但在具体打分上却没有一个相对量化的、客观真实的评分标准,完全凭老师的主观感觉,成绩中主观成分过多,缺少较为客观的、统一的评价标准。这样就会造成评价标准不够一致,评价尺度难以把握,会导致评价分数差别过大的现象出现,因此,构建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体系标准已经刻不容缓。具体做法一是在制定的毕业论文标准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建立多维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基础知识、专业能力、整体效果等五个一级指标;其中论文选题中包含题目创新性、选题意义与价值、题目可行性等三个二级指标;文献综述包含文献检索、资料收集、设计理念等三个二级指标;基础知识包含专业概念知识、标准掌握情况、图纸规范等三个二级指标;专业能力包含方案设计能力、软件绘图能力、图纸表达能力等三个二级指标;整体效果包含论文完整性、逻辑性、美观性等三个二级指标。二是加强答辩现场考核管理,严肃答辩程序与内容。合理分组并安排毕业论文答辩人数,确保每位同学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毕业论文答辩(每位同学答辩时间不少于15分钟),对毕业论文答辩要制定明确要求,避免平铺直叙,避免出现走过场现象。另外,答辩时要求学生要对论文内容进行提炼、概况与分析,不用照着论文进行宣读,提升毕业论文答辩效果。

  在当前形势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从实际出发,紧扣社会需求。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总体能力需求要比其他专业更高一些,这就要求在平时课程教学以及指导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毕业论文流程与考核标准的改革与实践探索,突出强调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对毕业论文进行有效监管,对培养应用型风景园林人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最后需提及的是,通过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改革构建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考核标准与监控体系,创新评分方法,创新指导思维,不仅能够提高毕业论文整体质量,而且对培养毕业生独立思考、创新性工作能力方面也大有裨益多宝体育。

  [1]冯建英,陈广凤,萧蓓蕾,等.风景园林毕业设计中的问题现状及对应教学策略[J].现代园艺,2020(11):182-184.

  [2]孙陶泽,母洪娜.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存在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9-51,54.

  [3]芦建国,盛卉.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探讨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245-247.

  [4]陶涛.浅谈如何做好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J].现代园艺,2016(11):224-225.

  [5]冀智清.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探讨[J].绿色科技,2020(3):239-240.

  在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临床医学课程,有着迫切需要和实际意义。我校生物技术专业自招生之初就开设了临床医学课程。生物技术专业有了临床医学的指引,人才培养基础更加扎实,方向更加明确。同时,具有一定临床医学知识的生物医学人才,能够更好地将自身优势辐射到传统医学专业上,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新视野,开拓新思路,注入新的活力。医学生物技术已经在临床医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革命性的作用,如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单抗导向药物、人工血液代用品等已广泛应用于癌症、传染性疾病和一些遗传性疾病治疗。同时,许多临床新问题、老难题,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生物技术的发展,相关疾病的基因定位、组织工程、干细胞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显然,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临床医学课程既是生物技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直接反映,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该紧贴生物技术专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设置。然而,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全照搬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将内科、外科、专科教学内容按照病因、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毫无取舍地灌输给学生,呈现教师教学无特色、无重点、无思路多宝体育,学生学习无方向、无兴趣的状态。这与学科设置初衷和社会人才需求脱节,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意识到临床医学对该专业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一定临床思维,了解临床医学前沿和需要,并能在医学发展和临床需求中找到生物技术的落脚点、发力点,运用所掌握的生物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最终为医学问题的解决开辟新思路、提供新方法。但是目前医学院校对于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目标认识比较模糊,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考核过程较为敷衍,甚至没有考核,使临床医学课程开设存在“鸡肋化”的危险。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强调基本素质共性的基础上,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类型和专业方向。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必须体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尊重学生多样性选择。目前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能完全符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不能完全考虑到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因此有必要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临床医学是医学生物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课程设置上除了要整体介绍临床医学概况外,重点是要筛选出能够体现生物技术学科发展价值以及与生物技术知识有交集的内容,体现出医学生物技术特色和资源优势,如临床诊断的新方法,基因诊断、基因治疗技术在肿瘤及其他疾病中的应用等;而疾病的临床表现、物理诊断及常规治疗方法等内容应该淡化。这样才会贴近生物技术专业实际,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避免浪费学生有限的精力。

  医学生物技术发展动力就是临床问题。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已为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多宝体育,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已有很多成熟的、新兴的生物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应将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突破的难点贯穿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把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结合起来。

  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临床医学的最前沿往往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要把临床医学中最新的焦点和热点引入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医学生物技术对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临床医学不断进展的案例也是很好的教学事例,让学生了解前辈们是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推动医学科学向前发展的。但也要照顾到医学发展的冷门分支,给学生拾遗补缺的机会多宝体育,在大家忽视的老问题上做出新文章。

  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应该有别于临床医学专业,要更加突出多样性、灵活性和自主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将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将教学主战场放在课外,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加选修课数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生物技术专业将来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对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应该是有重点和有取舍的,这个选择权不应掌握在教师手中,而应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通过文献查阅、学术会议、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对未来职业发展有帮助的医学知识。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目前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师资结构中,中级职称教师比例偏高,真正的大师偏少。应该把临床医学的“大腕”请进讲堂,因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导师往往更重视具体的新技术、新方法,而对临床医学前沿需求知之甚少,缺少宏观思路和顶层设计。这些可由临床导师很好地补充,他们扎根临床数十年,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的难点要点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要鼓励学生参与到临床导师的科研课题及科技创新活动中,使其不仅对原有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更清晰的认识,还锻炼了临床科研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现代医学发展的脉搏,找到自己感兴趣多宝体育、能钻研、有出路的研究方向,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科研工作,应该是临床医生的益友良师。其临床医学教学不应以传授方式为主,而应采取引导、启发的方式,加入讨论及案例教学,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用专业特长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在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学习。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的教学理念,强学过程的“四结合”:密切结合科研,密切结合临床,密切结合实践,密切结合新进展。

  该书围绕风景园林发展历程、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等内容展开阐述,理论框架清晰,对读者阅读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全书共由七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风景园林概述”借鉴《风景园林导论》和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描述了风景园林的定义;第二部分“园林史论”通过西方园林史的一些论著回顾了世界风景园林发展的历程;第三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发展”运用近现代风景园林教育家、理论家的一些论述展现了风景规划、公园、庭院在近现代取得的发展;第四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任务、思潮及作品”介绍了玛萨舒瓦茨等人对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第五部分“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阐释了场地、景观、生态等多个方面的规划设计;第六部分“工程与技术”从技术层面和施工层面指出了风景园林设计及建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七部分“研究与动态”展现了当前风景园林的设计思潮及发展方向。从中不难看出该书内容丰富,不仅追溯古今讲解了风景园林的前期发展与现在发展趋向,还详细具体地讲述风景园林涉及的多个方面知识,如设计、影响人物、建造技术。此外,该书内容具有一定客观性,从微观方面来讲,该书所用的词汇、语句都有根有据,且运用准确;从宏观层面来讲,该书所用的文章基本原理出自西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材、专业团体文献、核心期刊论文以及著名设计师著述,相比其他更具权威性与客观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明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一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能[1]。高等教育是实现教育使命的关键阶段,风景园林学作为一门建立在广泛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互联网+”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高等教育也已经开始关注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以现代风景园林人才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完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理论的主要指导下,以课堂教学环境为背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将多个教学要素进行有机组合,使其形成一种具有可操作性和稳定性的教学结构形式[2]。课堂教学环节和操作程序是教学模式最直接的内容,基于教育理念转换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操作程序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作为教师,需要根据专业要求和学生需求,科学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环节与运行程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偏重于经验总结的归纳性教学方式,多数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致使学生参与度低,能动性差,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挥,导致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这种现象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以解决。

  近年来兴起的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技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是学习者可以使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通过移动无线网接入云端学习支持系统,从而进行系统化学习[3]。移动互联网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丰富学习资源,但是一些学生沉溺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其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需要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深入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借助移动互联网络平台,通过对课堂教学目标和程序进行合理调整,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启发性等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注重利用移动互联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同时在线上和线下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深入和完整地掌握课程核心知识点,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过程的参与度[4]。

  美国风景园林师注册委员会对注册风景园林师的基本要求有3个方面:即所谓的知识背景K(knowl-edge)、必备能力A(ability)和经验技巧S(skill)[5]。这对于我国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应当构建以理论课、设计课和社会实践为支撑的教育培养体系。在我国,风景园林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景观设计,具有生态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建筑构造学和环境艺术学等多学科的专业背景,培养具有风景园林专业基础扎实,风景园林规划与景观设计技能运用娴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图示表达和实践能力,能够单独进行景观、园林、景观建筑的布局、设计、表达和后期服务应用,实现科学性和艺术性融合的现代风景园林人才。根据现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目标定位,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突出培养5项专业素质,即:对风景园林学科性质特征的深刻理解,对学科专业社会公共性的目标方向的明确认知,对以自然为本的专业价值观的深度认同,掌握对于与本专业相关的广泛的多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对专业使命感、自然观、科学性与创新意识、空间环境意识重点强调,特别注重培养现代风景园林人才感悟力、判断力、想象力、规划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和交流与协调能力五项能力,并以此作为现代风景园林类专业教育的基本导向。

  课堂教学改革应当以探索和构建新型的授课和学习模式为核心。教学模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实现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思考、互动交流、自觉实践和自我提升,使其成为课堂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8]。“互联网+”背景下此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做课程设计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式课堂,充分实现资源化的教学决策、智能化的资源推送、即时化的评价反馈和交流互动及可视化的教学呈现和数字化的实验展示,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过程,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的综合提高。

  “民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民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人格平等,共同参与,各自发挥不同作用,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机制[6]。好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互联网+”背景下此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做课程设计时,通过梳理专业课程知识点,制作课前任务书或微视频,将课程的知识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提前发给学生预习,并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调整完善授课重点,结合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主动思考,自我表现,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提高授课效果。

  风景园林专业作为涉及实际空间环境的重要专业,在教学中通过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去经历和感受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案例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风景园林典型案例中包含的专业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特别是设计原则、理念和基本原理。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计中,针对课程反馈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选择合适的风景园林工程或设计案例,采取文案、视频、模型和图纸等形式,分解各知识单元和模块,将相关的知识点融入个例中,形成类型多样、知识点覆盖面广、针对性较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案例库,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重要途径,通过案例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对培养风景园林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大有裨益。

  4.4.1学生授课、教师点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具有复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采取学生讲课,教师点评的模式授课。教师根据重难点内容设计问题,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通过回答和解析问题,各小组分别讲授负责准备的课程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从而实现探究式学习,以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大有裨益。

  4.4.2小组讨论、专题研讨。加大课堂教学中探究讨论所占比例,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个性化学习为基础,小组成员分工配合分别完成不同任务,共同准备小组讨论或专题研讨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专题讨论和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尽量让每一名学生在讨论中都参与发言,全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为将来就业或深造奠定基础。

  4.4.3论文研讨、设计展示。教师组织学生结合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园林景观工程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知网等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专业课程的论文资料,并结合实际案例中遇到的问题,自由组织论文选题、架构设计和引文规范等论文撰写的基础知识,接受初步的学术熏陶。组织学生开展专业设计和制作设计方案,参与有关竞赛活动,通过大量丰富和科学有效的素质训练,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式奠定了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复合型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由此形成了全新的和高品位的设计和建设理念[7]。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注重培养与提高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发散创新能力,尤其是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形成将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以及专业修养和职业道德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新体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作品的鉴赏设计能力,从而提高专业综合素质,为今后的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思路和理念变革的直接体现,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顺利实现和推进。利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不断尝试利用与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充分地适应和满足风景园林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本质属性和专业特色的要求,也更加契合对现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本质要求,更加有利于现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自身的发展,以满足当今社会对现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现代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质量。

  [2]余清臣,徐苹.当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内涵:一种反思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4(1):15-18.

  [3]荆璐璐.高职院校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2018:516-524.

  [4]方文英.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8):218-219.

  [5]刘滨谊.从美国景观建筑师注册看我国城市规划师注册[J].规划师,1998(3):21-23.

  [6]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教育类型,承担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社会服务,高效发挥这一职能是高职院校的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高职院校面向经济主战场,要达到自身生存发展,就必须做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应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地方发展中体现自身应有的价值[1]。大力发展园林园艺产业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园林园艺类技术技能型人才[3]。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园林技术专业属于农牧渔业大类林业类。同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专业设置要与产业需求对接[4]。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广安职院”)园林技术专业也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依托玉屏湖生产性实训基地,服务广安市园林产业发展。

  现有在职专任教师12人,其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7人,硕(博)士所占比例为68%;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为58%;农艺师2人,建造师6人,四川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4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共10人,所占比例为83%。教学团队的科研学术氛围浓厚,100余篇,完成科研课题40余项。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直贯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专业技术水平并重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鼓励教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一线锻炼。同时,积极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现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创新精神足、专业技术能力强、职称和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结构不断优化的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是高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践环境应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根据技能训练的阶段进行相应配备。玉屏湖园林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广安职院园林专业重要的实训基地。该基地位于岳池县玉屏湖地区,占地面积2hm2,建设有温室大棚,基地内种植有紫薇、桂花、樱花、贴梗海棠、红梅等1000余株苗木。玉屏湖园林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广安科技园基础设施,分为园林苗木生产区、园林苗木造型区、园林植物造景区、园林植物盆景区等,是集生产、科研、教学、实训、素质拓展、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旨在打造推进产教融合、学研结合、创新实践、成果转化的孵化园,做实科研项目,提升科技含量,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园林技术专业主要对接园林产业,服务于农林行业,专业对接的岗位有园林植物生产营销、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既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又掌握园林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园林类行业中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植物市场营销、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造价等,实践能力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广安市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绿化面积比例高、绿化效果好[5]。2019年,广安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出台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区域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并把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行动,大力打造“花街、花道、花园、花海”,助推美丽广安建设。目前,广安市花卉苗木基地达260个,基地面积1960hm2[6]。

  广安职院园林技术专业积极与广安市园林局、广安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展了“园林规划设计与技术培训”等活动,为广安市园林从业者举行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栽培养护等专题讲座,提升广安市园林产业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促进园林产业发展。

  玉屏湖园林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实践技能训练基地,该基地可实现教师指导、学生动手,规范苗木育苗技术、栽培技术、养护技术及造型技术等操作。教师进行示范操作,为广安市企业员工进行园林育苗、栽培、养护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广安市园林从业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该基地也为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搭建了坚实的桥梁,通过解决企业苗木育苗、栽培养护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学生技术操作的考察,缩短人才招聘流程。

  依托玉屏湖园林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学生进行创业,以缓解园林行业就业竞争大、就业难的困难,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玉屏湖园林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载体,为园林专业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通过创业开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广安市园林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通过园林企事业单位、规划单位、高职院校市场调研确定工作岗位,进而分析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确定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按照教育规律和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园林专业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突出产教融合,构建了培养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通过“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搜索